技术知识
技术知识时间: 2024-12-08 17:39:40 | 作者: 英雄联盟赛事竞猜
在山東省禹城市的郊野裡,種糧大戶張樹軍穿著厚實的棉衣走在田埂上,時不時蹲下身子,扒開麥苗,检查墒情,“長得不錯,肥水跟得上,天再冷點,澆上‘凍水’,麥子過冬算穩當了。”
張樹軍是禹城市尚信齊盛種植專業协作社理事長,忙完秋收,就緊鑼密鼓種下了1200多畝麥子。“俺打小就跟麥子打交道。”張樹軍說,“過去誰敢種這麼多麥。那會兒家伙什不給力,庄稼收不干淨,地裡落下的麥穗多著嘞。”
對於上世紀70年代出世的張樹軍來說,撿麥穗是幼年最深的記憶。“那時候,一放麥假,半大孩子就挎著小筐,滿地裡撿麥穗,麥芒扎得手辣地疼,可一想到有白面饃饃吃,就渾身是勁兒。”張樹軍說。
“現在收完麥,想撿個麥穗可難了。”張樹軍指著倉庫裡停著的“大鐵牛”介紹,“协作社裡聯合收割機、自走式噴藥機、播種機、旋耕機,啥都有。就說那聯合收割機,裝上斗极導航,智能得很。割起麥來,又快又直溜,糧食損失少。現在想看機收作用咋樣,隻能蹲下仔細找麥粒。”
張樹軍的协作社裡,農機手齊右亮是個名人,他開了20多年收割機,對機器的脾性摸得透。“曾经的背負式收割機,開起來費勁,還老是落下麥穗。現在這自走式的,馬力大、割幅寬,還有智能監測。一有漏糧,立馬報警,咱能及時調整。”老齊摸著身旁的收割機,滿是骄傲。
減損便是增產。小麥生產鏈條中,機收減損是重要一環。據測算,全國小麥機收環節損失率均匀下降1個百分點,相當於拯救糧食損失25億斤。
機收減損,好機械、好機手協同發力。齊右亮細數自己的減損竅門:收割前,先瞅瞅小麥的成熟度,掌握最佳收割時機﹔收割時,穩穩地操控割台高度和行駛速度﹔素日裡,對機械精心檢修保養,絕不讓機器帶“病”下地。
禹城市每年舉辦的“機收減損大比武”,齊右亮津津樂道。“比賽當天,十裡八鄉的農機手都聚在一起。”評判機收作用的關鍵一環是“撿麥粒”,評委們分頭蹲下身子,用手撥開秸稈和表層泥土,仔細检查是不是有遺落的麥粒。“就看誰收得快、丟得少,那才是真水平!”齊右亮說。
更新農機、培訓機手,與前幾年比较,禹城市機損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張樹軍的协作社也跟著获益。“本年小麥畝產1400多斤。”張樹軍大略算過一筆賬:1200多畝地,本年麥收期間機損率在0.8%左右,比上一年下降0.5個百分點。
“別小看這‘0.5’,光收割環節就能減損7000多斤麥。”夕陽下,麥田泛著金光,張樹軍站在田邊,望著青青麥苗,聲音洪亮:“從撿麥穗到查麥粒,庄稼人算的是節糧賬,節糧賬便是豐收賬。機收減損,不僅是大田裡的小事,更是糧食安全的大事。”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